这是我的第32篇原创文章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图:摄图网)有一段时间没更新了,现在每天其实都惦记着想写点东西,但是提笔又感觉思绪万千,不知从哪说起。今年疫情打的大家一个措手不及,有人失业,有人投机,有人在市场中伺机寻找机会,也有人在艰难的处境中自怨自艾。说说我在的金融行业吧。保险疫情其实提振了大家的保险意识,但疫情从更高一个维度打击了大家的赚钱能力和催生了对于金钱的忧患意识,所以捂紧钱袋子的居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应该做的明智的选择,都不是那么轻易能够下定决心的。当然忧患意识能够催生对保险的需求,但置身其中的时候,这种意识又会让自己没有绝佳的状态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在预感到需要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会拖延。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或者需要手术治疗、药物辅助的时候想到自己可能需要一份保险。但是往往这时候可能会因为身体已经出了问题而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在我看来,保险就等于安全感。当你感觉焦虑的时候,感觉损失感席卷而来的时候,是时候通过保险给自己或家庭配置完备的健康保障体系和资产防御体系了。理财从年初到今天,资本市场的变化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上证指数和创业板轮番上阵,或领涨或杀跌,你方唱罢我登场。加上外围市场各种黑天鹅事件,美国的竞选闹剧,期货原油事件,时不时的边境摩擦等等。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之下,相信还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会相继发生。这些,无一不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影响着K线的每一步的走势。保险之外,我们的理财投资怎么办?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是把钱交给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借由专业之手去获得市场的平均回报,运气足够好的时候,获得超额回报。市场的短期波动在所难免,今年来说大概三个月是一个小型的周期。如果在一个不幸的时间点入场,三个月之内账户还是浮亏是非常正常的。也恰恰是这种波动,会时刻暴露出机会,这时候我们只需用通过资金分步进场,通过定投的形式把钱交给基金经理去做资产配置。然后,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实现专业能力的赋能,无论是对于上市公司的尽调专业度、择时交易的机会抓取,这些基金经理自带的能力属性都是我们个人投资者所无法匹敌的存在。在一个零和游戏或者说是负和游戏的市场,拉长时间来看,在市场中和机构投资者相比,我们毫无胜算可言,唯一赢得机会就是和机构投资者站在一起去收割手无寸铁且头铁的“韭菜”。而公募基金又是机构投资者里我们散户唯一可以结盟的盟友。这个相对长的时间周期是多长呢?基金投资的1~2年是播种期(定投参与),3~5年是储蓄期(坚持持有),5年之后是收获期(自由支配)。或者在过程中把基金定投当做一个蓄水池,定投不断,需要用资金的时候就赎回提取一点,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如果你在定投的12个月内有盈利,那么恭喜你运气不错。这时候假如你按捺不住寂寞,清仓赎回离场可能种子长成了嫩芽,可能你还没来得及洋洋得意,丰收期到来你只能看着别人稻田里硕大的稻粒而捶胸唾足了。有朋友说我先享受当下嘛,低点来的时候我再进入。那么我可以说,你等的低点永远不会来。低位之下还有低位,你永远在渴望更低位,而一旦行情调转直上你可能就一路踏空了。在行为上谁都不会承认自己的愚蠢,比如点走掉很难在点入场,否则不是用活生生的例子啪啪打脸吗?震荡市场对于定投这样一种方式是友好的,甚至可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为定投可以让我们完全无惧时间选择的错误,平滑了成本就代表赢得了时间。现在就坚持定投、坚持持有吧,相信总有一天会花开满园。
这番场景,让我想起那句著名的:今天是过去十年里最坏的一天,也是往后十年最好的一天。在街上、在新闻里看到越来越多的个体不堪生活的压力和重负,选择离开人世。我们有很多理由指责他们:你所选择主动结束的今天,是很多人所无法企及的明天。但是个中的绝望,我们又怎能体会?我们所看到的压在他人身上的一根稻草,在他的生活里,可能犹如千斤重担。这个社会需要多维价值观,包容不同的选择方式。还是回到前文提到的“安全感”和“焦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时代,不妨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现金流,通过金融资产的规划来消除不安和焦虑。用保险来“拿走担忧”,通过基金定投来“完成心愿”,通过科学的现金流的规划来实现自己的完美人生。—END—4年金融保险、基金从业经验,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