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才政策红利,为技师学院毕业的他开辟人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技术 https://m.sohu.com/a/213065615_229438

在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周启育(右)和同事蒋国栋合影。

在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周启育的获奖证书。


  最近,温州技师学院教师周启育除了教学工作,还忙着准备个人申报材料。出生于年的周启育,凭借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将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凭此可申报温州市C类人才。


  “赢得比赛那一刻,心里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从最初的迷茫,到如今坚定走技能之路,周启育对未来充满信心,“我能感受到社会对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技工教育也越来越完善,让不同层次的人才有了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从入学时的迷茫到留校当老师


  年,年仅16岁的周启育入学温州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此时的他刚经历了中考失利,对未来感到迷茫。


  他所不知道的是,这一年,中组部、人社部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年)》,提出了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这是我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体现了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


  周启育的迷茫并非个例。温州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生源大多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且90%左右的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初来我们学校的孩子,对技工教育不了解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迷茫是很正常的心态。”


  但是,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周启育的迷茫逐渐被打消。作为温州市属唯一一所以培育高技能人才为主的综合技师学院,温州技师学院针对学生特点,搭建“学技能、用技能、精技能”平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这样的培养模式,让周启育的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升。年,他自荐加入了学校的“青苗计划”。其间,周启育在导师指导下为很多企业解决了技术问题,如他制作的“T8LED日光灯管穿纸机”,一台设备能顶12个工人,每年可为企业节约50多万元的人工费,他因此获得了年浙江技工院校产学研比赛一等奖。这个项目也让临近毕业的周启育不愁工作,不仅获得了企业的青睐,还收到了学校发来的留校邀请。


  年6月,周启育从毕业生转变为学校的任课老师,负责专业竞赛培训工作。“技工教育为我们这些中考失利者开辟了另外的人生赛道,学习技能也能走出一片天地。”


  斩获国赛一等奖迎来高光时刻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这些年来,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技术人才也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年2月,国家发布《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我国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近年来,温州乃至全国技能赛事不断增加。这让周启育有了更多展示自己技能的机会。


  在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模具工赛项中,周启育搭档同事蒋国栋,完成了一套可实现生产车间无人自动化的设备功能组建及产品设计,斩获职工组一等奖。


  根据比赛规则,周启育可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场比赛不仅是温州技师学院在国家—类技能大赛上取得的新突破,也是周启育的高光时刻,“这是国家级赛事对我技能的认可”。


  根据我市人才政策,他还将获得市政府有关奖励。“这是技能人才不断提升水平的动力源泉。”周启育说,“获评C类人才,在买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可以获得人才福利,这让我在温州能生活得更好,也让我能心无旁骛地提升技能,为更多企业解决难题。”


  坚信技能人才的舞台越来越宽广


  在温州技师学院,像周启育这样凭借一技之长闯出一片天地的人才还有很多:如蒋国栋在校期间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比赛并取得佳绩;庄庆康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毕业仅一年就获评“浙江工匠”。


  据该学院统计,近三年学生留温率85%以上、就业率98%以上。“每年毕业季,都有很多企业来学校抢毕业生。”周启育说,这让他看到了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


  作为技能人才和技能教育从业者,周启育十分
  他还
  这些政策的出台,让周启育在内的温州技师学院师生心潮澎湃。周启育说:“相信在今后,技能人才的扶持政策会越来越多、力度也越来越强,高技能人才队伍也将越来越庞大,‘制造强国’的基础会越来越坚实。”


  记者手记


  期待出现越来越多的“周启育”


  周启育从中考失利者到斩获“全国技术能手”,他的成长故事,正如“启育”这个名字,进一步启发我们对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认识。


  众所周知,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人才和技术至关重要。


  在温州技师学院的“青苗计划”展示厅,摆放着几台师生共同研发的智能制造设备。这些设备让企业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如周启育制作的日光灯自动穿纸机,可为企业每年节约约50万人工费。


  周启育说,温州在智能制造方面需求很大,这些需求就是他们的创新动力。然而,“练技能就是做苦工,职业教育不能出人才”的传统偏见,一定程度上造成技能人才的缺失。


  其实,培养技能人才、提升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度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动能,也为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多样的人生赛道,城市发展也能形成涵养人才的“好生态”,进而赋能产业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国家、省市级层面都推出了各种技能人才培育政策。期待在这些政策的加持下,温州能出现越来越多的“周启育”。


  技能人才培养大数据


  年全市已开展技能培训22.5万人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的.05%;


  年1-8月全市举办职业技能大赛72场,选拔高技能人才1.6万人;


  近三年,首席技师20名,温州名匠5名,浙江青年工匠名,浙江工匠12名,全国技术能手2人,温州市技术能手、温州市技能带头人、温州青年岗位能手共名;


  依托技工院校培育技能人才:温州技师学院与瑞普能源、正威电子、亚龙集团等本地行业龙头联合举办订单班;与中信阿里云、达明机器人签约共建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由企业投入万,打造“校中厂”办学模式示范样板。近三年,温州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留温率约85%;


  全力推动技能人才等级认定工作,目前全市开展备案试点企业家,第三方社会培训评价机构46家,开展技能等级评价15万多人次。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所有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